数字农业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存在四大现实困境:

信息化成本较高,投入单一。这也是数字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的关键原因,中国的数字农业起步还是比较短,投入又比较大,所以短时间成本还是比较高,目前主要投资还是以政府专项资金为主。

系统不稳定导致数据不准确。数字农业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监管层和应用层,涉及到电子测量、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网络、通信,还包括APP等。要实现数字农业产业化,就需要大量的应用设备和物联网系统,因此做一个智慧农业系统的门槛也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积累。

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很多农业技术项目还属于作为一个样板点、展示标杆,没有真正帮助农业企业发挥效率。主要原因一是数字农业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实用性、普遍性的技术应用还很少,二是没有真正解决农业的痛点,所以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

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紧缺。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那么多领域,一个系统就需要一个核心领队的专家和夸领域人才、团队。目前既懂农业技术、又熟悉信息化等新技术的跨界型复合型人才奇缺,农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及队伍不完善,严重影响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云平台

目前全球市场劳动力问题非常尖锐,农业劳动力都急剧减少,所以发展数字农业势在必行。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起点,未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无限,必须站在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长远规划。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作为我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

一是建立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目前数字农业投入成本较高,一般的农企农户都无法承担,需要整合资源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数字化建设。

二是推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

重点支持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科技攻关,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病虫害等技术手段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品牌,提升数字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培养。

主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的建设运营。

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贯通融合,做到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本文来自转载,若有侵权,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信息化农业

Smart agriculture based on 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