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中国政府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启动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化、农民信息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人口就业和城乡融合发展。该战略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得到确认,并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头戏。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非常清晰:通过推动农村“三化”(即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化、农民信息化)和五大工程(即产业支持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和治理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并促进农民的发展和获得感。
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知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其次,推进农村社会化。农村社会化的核心目标是推进农民市民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社会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注重牵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像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扶持特色小镇、深化农村医疗改革,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提高农民信息化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的标配。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还有五大工程的目标:产业支持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公共服务工程和治理体系建设工程。产业支持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升级。基础设施工程的目标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增加乡村公路的建设、完善农村供水供电系统等。生态环境工程则着眼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是推进“三治合一”,即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同时进行。公共服务工程的目标是提高农村社会各方面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实现。最后,治理体系建设工程的目标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凸显了许多难点。例如,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流失,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然而,无论是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是跨越之后的障碍,乡村振兴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共享共治”的方针,将全社会的资源投注于农村的发展,力求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也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农村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努力构建全民参与、全球合作的乡村振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