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农业这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是比较低的,这个是大部分人的统一观点。农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非标,这个也是大家统一的观点。农业产业链是带有区域性质的,通常关系到县域经济、甚至省市一级的经济。那数字农业,能不能帮助农业提效和增收,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农业产业链提效,体现在三点,后面会有文章详细解释。一个是涉农政府的高效,能够给企业、个体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村民以快速服务,有一部分内容是数字乡村里的综合治理业务。一个是农业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可以体现在生产作业、办公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上。当然企业没到三五亿营收的时候,在微信群沟通也行。一个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流转快,包括资金流、物流和现金流。业务往来快,带来区域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售。

农业增收的内涵
农业增收也是有3个方面。
一个是农民增收,让农民可以把农产品卖出去,持续把农产品卖出去,把农产品卖高价。这里就需要品牌/地标效益了。
一个是县域农业经济增收,这个也是需要产业链聚焦,配备完善的农业业态。在市级层面能够形成产业链的聚焦作用,发挥集约价值。
一个是农企增收,让部分企业可以依托自有销售渠道挣钱,而不是补贴、返利。电商销售是绝大部分农企的首选。
数字农业在农业细分领域的提效增收
要达到提效增收的目的,可以使用数字农业,但要用对地方。接下来我就以养殖业为例,进行介绍。其他细分行业还没养殖业明显。
(1)养殖过程数字化
通过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采集数据和应用数据,做到个体识别、养殖环境监测和控制、精准饲喂、体重预估等。
能够做到数据大量采集,但是数据应用仅限于设备控制,数据预测和高级智能化场景较少。可以少用工人,部分场景数字化自动化作业,提高效率。
(2)屠宰数字化
对产线上,屠宰设备采集的数据,基于批次管理,对检疫检验、屠宰作业、实体厂内流转等进行管理。
批次管理是关键。采集回来的数据,基本上作业流程数据,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应用。
(3)流通数字化
针对零售场景主要在电商下单,针对批发场景主要是线下下单、人工录入到系统。一般只有自己企业和批发市场流通数据,需要一个县域一个县域去够买单独的电商数据,采集难。想要提效增收,就需要销售过程数字化,含批发交易,后端流通数据记录下来。
(本文来自转载,若有侵权行为,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