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坚持把数字乡村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支撑,谋思路、抓试点、定措施、强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数字乡村发展全面起势,为全国数字乡村发展贡献山东力量。 坚持总体布局,强化统筹协调,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伴随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数字乡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任务要求。
山东肩负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把数字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省级指引、市级支撑、县级建设的工作思路,构建起一套政策体系为统筹,国家、省级两级试点为引领,协调机制、创新联盟、标准体系三个平台为保障的数字乡村工作格局。 坚持全局性谋划。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省委一号文件等政策规划文件中,提升到山东省发展大局的战略层面予以推动落实。将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列为《山东省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专项工程,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模式作为《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重要内容,统筹部署实施,做好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数字强省的融合文章。 注重战略性布局。制定出台《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统领性政策文件,为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供给,明确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在全国层面率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推进提供有力支撑。成立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专家委员会、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创新联盟,搭建部门指导、行业服务、科研支撑、社会参与的协作交流平台,激发政、产、学、研、用各方积极性,全力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突出整体性推进。建立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联合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为政策、科技、产业、数据、设施、人才、资金等要素活力迸发做好支撑。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题,由山东省委网信办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主办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大会,总结推广数字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展望数字乡村未来发展方向,探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智慧乡村的具体应用:
烟台市、海阳市围绕数字乡村的推进、应用、产业和治理服务四大体系,建设数字乡村一体化平台和数字苹果、数字渔业、电子商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五大特色应用平台;围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积极搭建海洋牧场智慧观测系统,整合各牧场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海洋牧场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围绕数字乡村示范镇建设,在乡村治理、数字文旅、数字环卫、信用积分等方面先行实践,全方位调研收集数据,创新开发多场景数字化应用,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 突出物流模式建设。滨州市惠民县积极构建6+1+N数字经济体系(即数字出行、数字物流、数字金融、数字教育、数字政务、数字新零售+农产品上行体系+惠民特色),构建全域化数字产业布局,为打造数字乡村引擎做好试点、提供经验;建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联栋智能物流仓储车间,共享物流数据、共享运输车辆,创建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服务模式,入选首批25个国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突出城乡一体发展。泰安市、肥城市创新探索出四个一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一个数字乡村县域标准、一个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一个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一个数字乡村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形成党建引领、市场运作、镇村主体、企业协作的推进模式,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汇集人口、资源、环境、生产等12类涉农数据,推动涉农数据共享共用,着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0年8月7日,寿光市农发集团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园内,集点花、采摘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正在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催生数字乡村建设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时代所需、现实所需。山东坚持把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动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开展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行动,建成开通5G基站14.9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30%。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1+N数据库,完善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成12个主题数据库,汇聚数据1.2亿条,在全国率先打通国家部委、省、市、县四级涉农数据共享服务,基本实现涉农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共享交换。推动建设山东省农业农村遥感中心,初步构建起山东省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农业农村资源监管一张图、农业生产管理一张网。潍坊市、安丘市搭建全国首个县级天空地一体智慧大数据平台,为农业发展提供产业大脑。
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积极引导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建设运营各类益农信息社7万多家,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50余家,形成无人生态农场数字化盐碱地治理智慧南果北种等一批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和样板案例;建成山东省农机化综合服务、渔业技术远程服务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化服务平台,为智慧农业融合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以互联网+赋能传统经营方式,催生一批乡村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山东品牌农产品等三大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十亿元;组织开展鲁力助农系列网络公益活动,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产业兴农推动乡村发展成效日益凸显。 加快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为平台,85个市、县平台和省级、国家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施追溯管理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工作、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四挂钩,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探索以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核心的追溯新模式,引导生产主体主动出具合格证并附证进入流通环节,压实主体责任,全省已在35万个主体上推行,开具合格证3700余万张。推进山东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等模块建设,实现现场核查手机App、一张图、黑臭水体验收等功能,为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服务。
(本文来自转载,若有侵权行为,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